【情】
- 覚明321
- 2023年8月2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人世間最難擺脫和折磨人的,就是一個【情】字。
出自金、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《摸魚兒•雁丘詞》:「問世間,情為何物?直教生死相許。」道盡塵世間紜紜眾生那種深陷至【情】中難以自拔、無限痛苦的狀態。
然而要想擺脫【情】之困擾,獲得真正的快樂與幸福。就必須對【情】字有所瞭解,所謂「知己知彼,方能百戰不殆!」
【情】乃人降生娑婆世界所必備的特質。【七情】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,是每個人身上存在的正常情志活動。只有當【情】志太過或不及時才對人產生破壞作用。

人若過度歡喜則氣機運行減緩;無端發怒則氣機向上串逆;持續悲哀則氣機消溶;過度快樂會使氣機散亂;憂愁煩惱則導致諸氣聚結不散;過度發愁則氣機向下行走;一旦驚恐則氣機紊亂無序。
這過度與不及的【情】緒,久之會造成身心失常,進而發展成為各種疾病。如心腹膨脹、阻塞不通;如腹部及胸脅刺痛;如咽喉腫脹堵塞;如氣喘吁吁、不得安臥;如五臟六腑積聚病毒,為內臟出血的血症;為身體浮腫的飲癖;濃痰與涎水交織凝結、就像棉絮薄膜(此泛指呼吸系統及肺𦛨,皆古人對疾病的稱謂),諸多疾患不可勝數。
因此善於養生的人,必將萬千情緒束縛而使之回歸自性,這就是祛除疾病的最好良藥!
所謂的【情】呀,就是人之【真性】向外追逐勞作的狀態。

大凡有涵養的聖人,必將這【情】緒攝歸於還沒有產生之前。因此能夠用他未曾發動的【情】去順應萬物而沒有情緒干擾。
事情或問題過去了就結束不存,涉水而不隨波逐流,就像明鏡映照物體那樣:
漂亮的,僅僅是物體的漂亮,不因為它的美貌與珍貴而生愛的念頭;醜惡的,亦是物體的醜惡,不因為它的醜陋而生憎恨之心。
因此說:心胸開闊且大公無私,事情來了則隨順應對。
【大公】可以這麼講:純粹是天的道理,沒有一毫人的慾望和自私!
【順應】亦可這麼解釋:凡事物必然有它的內在規律及法則,按照它們的規律與法則處理就沒有問題了!

【定性書】說:凡人情都有其隱蔽的狀況,所以不能順應道的規律。大多由於自私而用智謀機巧。自私就不能夠用無為的方式來應對處理事物;用智謀則無法以明白覺悟而順應自然之道。
【定性書】又說:人的情緒容易發生而又難以制住的,唯有發怒為最厲害。如果人能夠在發怒時突然停止他的怒火,返觀內在用理去明辨是非,亦可發現外在的誘因還不致於造成破壞。但是對於道的思考已經超過一半了。
朱老夫子說:忘掉怒火則達至大公無私;觀察事物用理則暢順無阻!
這二者是用來自我返觀而去掉蔽端的良方啊!
得道的人,內外均處於虛空且寂靜狀態,在這種寂靜的狀態中返觀,則了無一物;雖然身體還寄居在寰宇之中,而心已經超越於物我之外了!
白鬢老人說:古人說:太上老君忘掉了情的存在。不是忘掉情了,而是將情攝住使之回歸自性了啊!
人若能將情管束住且讓他歸於自性。在儒家講叫做收心放心;在道家稱為修煉還丹;持續修煉至功力深厚,自然能夠達到像佛那樣如如不動了。
猶如孫悟空進了洞天福地水簾洞,呼喚眾猴子說:大家快進來,進來此洞則不受老天風、寒、暑、濕燥、火的氣!
覚明居士:
莫道喜怒不傷身,七情過急百病生;
凡人縱情為之役,猶陷囹圄難拔伸;
順情百般偽機巧,上下求索捨命掙;
我字常在心頭掛,道義不存理三分;
萬象皆緣瞬息過,迷人執有情難清;
合我情者過亦喜,逆吾情感對也嗔;
執情忘理丟道義,爭理訴訟執我親;
情乃生命指揮棒,逆向返觀得息紛;
大公無私棄用智,忘怒觀理事順輕;
太上忘情攝歸性,學儒收放自如心;
煉得金丹大道久,與佛大覺一如欣!
RULAI333 覚明
2017年7月15日於台北【道慈禪觀】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