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生之道|【敬】篇
- 覚明321
- 2024年6月25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【道】是一個掌握著世間萬物生殺予奪大權,且妙用無窮的存在。
【人】之休養生息和健康幸福以及成敗得失榮辱,無不與道密切相關,共榮共存。
我們求道悟道證道的目的,就是讓人在短暫的生命中活得身心康泰、自在逍遙,進而將生命溶於到永恆不滅的大道之中。
人之本性即真心真人仙佛,就是寄生在人身體上的道。
在滾滾紅塵中修道成道,自然有其秘密與竅訣,即儒家思想中極其重視的【敬】。

【敬】是一種內心的修養,是保持戒慎恐懼的謹慎心態。
人的【本性】靈明光耀,既沒有出生與滅亡,也沒有增加與減少。雖然閉塞很久,忽然【靈光閃耀】,便可以【滅千惡】而【生萬善】。
只要保持【靈光】常在,同【聖人】有什麼兩樣?

或許有人會問:「如何才能保持靈光常在?」
回答:「必須也只有【敬】!惟有敬,才能保持靈光常在。」
做人戒慎恐懼固然是敬;做事小心勤懇也是敬。
只有做到了【敬】才能不生妄想,不隨外界變幻而昏亂無張。
這難道不是存心的要義?修身的妙法麼?自古及今,所有聖人都是用這個【敬】來傳心。
比如今天我們穿著那舒爽得體的衣服、佩戴合適的飾品及帽子,並且調整心智,自然生出【敬】來。
【敬】就是專一,人若是做到了【專一】,自然沒有那些歪邪的思想,以及虛假偽裝的作為了。
我們這個【心】呀,那是是【身】的主人呀!而這【敬】呀,則是【心】的主人呀!
今人走進寺廟而生敬畏,那是因為有神像在上面的緣故。卻不想想在自己身中,有個真實靈妙的鬼神(真人、仙佛)在裡面,不僅怠慢而且不知敬畏。這是為什麼呢?
宋明理學大師程明道先生說:
某某人寫字時非常【敬】重。並不是要字寫得好,只是用這個寫字來學習【敬】。
程伊川說:「周先生說這個【一】的境界,就是無欲呀!」
作為平常人怎樣才能達到【無欲】?
只有在【敬】字上一步一步向前推進,直至掌握且達到穩定!
只有像這樣扎實用功。時時刻刻警惕,勿使昏沈。一兩天便可以見到效果。
圓規和矩尺是畫方形和圓形所需要的工具!準繩也是測量物體平直的所必備的!

人是需要左規矩、右準繩即法律法令、規章制度等來約束,也是人們要遵循的!
這個規矩準繩在人就是【禮】!(說文解字:禮,履也,所以事神致福也。)
【禮】以【敬】為前提和根本。
倘若一個國家無【禮】(法律法令、規章制度),那就強盜賊人蜂起而導致國家滅亡;
如果人的身體無【禮】(沒有約束),也會導致情慾火熾而身死靈亡。
白鬢老人說:
朱子(朱熹)解釋敬字,叫做主一(專一丶專心)不要他去。
凡事能夠主一,則心專神注。游思妄念,自然不能生起。道家稱為「抱元守一」;佛家叫做「不二法門」。
覚明居士:
本性玄妙無生滅,亦不增減恆常明;
錮蔽日久忽閃耀,滅惡生善聖賢行;
如何保得靈光在?敬字銘記性中存;
戒慎恐懼固然敬,兢兢業業敬顯形;
身之主人唯心是,敬者心主勝鬼神;
古聖傳心只此是,存之修己法要勤;
敬即主一無妄想,規矩方圓輔準繩;
國禮家禮身心禮,以敬為本禮自成;
心專神注思無遐,抱元守一大道臨;
惟敬無欲觀自在,拈花微笑不二門!
覚明
Comments